close
10個與孩子的重要對話 10 conversations: you need to have with your children
- 作者:施慕禮.巴迪奇
- 原文作者:Shmuley Boteach
- 譯者:周慧菁
- 出版社:天下雜誌
- 出版日期:2007年07月25日
目錄----
作者序
1.為人──你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陪孩子思考,如何在善惡之間做選擇?2.童年──永保赤子之心 真正享受童年,才會懂得把握當下,享受幸福人生。3.求知──好學深思的好奇心 啟發孩子對生活的興趣,開啟孩子的視野。4.尊嚴──每個人都是尊嚴給予者 教孩子重視每個人的價值,不分貴賤都應給予高貴的尊嚴。5.敬重女性──重視溫柔的力量 教孩子尊重女性,從女性特質學習如何表達情緒,如何關心別人。6.寬恕──成為完整的人 寬恕可使犯錯者好過些,更重要的是當你原諒別人,真正解脫的是自己。7.家庭與傳統──營造真正的家庭 時下有太多家庭,家人同處一個屋簷下,卻宛如陌生人。從生活習慣、傳統或信仰中了解自己,會讓孩子更堅強。8.示愛──透露內心真正的感覺 孩子不見得記得你給他的東西,但他們永遠記住你給他們的愛。9.恐懼──別讓任何人來決定自己的價值 如果小孩以成績、人緣來衡量自己的價值,也會同樣把這些帶入成年,他的價值觀被恐懼扭曲,人生因而走樣。10.上帝──你的生命確實具有存在的意義 透過和上帝真誠對話,孩子更懂得看中自己,改變人生。
書摘---
9 恐懼/別讓任何人決定自己的價值身為父母的職責就是要協助孩子面對恐懼,不論這些恐懼為何,不要用言語和行為強化它
們。例如,當你恐嚇小孩去做某件事,其實你是在教導他恐懼你的憤怒,如果他完全照你的話去
做,只是因為他害怕後果。反過來說,當你不帶怒氣,心平氣和地和他討論他的行為,你是讓他處
於一個不受威脅的環境。他會知道該怎麼做,因為他不是由於心生畏懼而做,而是你幫助他找到
自己的道路。
這些對話的目的是去鼓舞孩子了解自己的恐懼,進而去駕馭恐懼。
恐懼會奪走我們的生命力和人性。生活在恐懼中的孩童會變得比較畏縮、比較會看臉
色、比較死氣沉沉。恐懼就像遮蔽陽光的烏雲。我們是要謹慎地無懼而活,而不是要小心翼翼
地活在恐懼中。恐懼是對於想像威脅的過度反應, 謹慎則是對於其實危險有計劃地回應。
你也許會說:「可是我要小孩知道去害怕那躲在校園裡、穿著雨衣的怪叔叔!」那我會說:「你錯了。你要讓小孩有十足的戒心,知道自己必須留意防備那位怪叔叔,而不是去害怕他。如果小孩害怕他,萬一發生事情,會害怕得不敢反應。如果小孩不怕他,就會大聲呼叫。」
我告訴孩子:「永遠不要讓恐懼戰勝你,因為你比任何恐懼都要強大,你是真正無法被征服
的強者,人生中沒有什麼能擊倒你。唯有當你害怕產生恐懼,才可能被擊倒。」
孩子常會因一些看起來沒什麼大不了的恐懼跑來找你,而你可能轉身就不當一回事了。但孩子真正想告訴你的是他覺得孤單。恐懼常反映一種內在的焦慮,即使孩子並不自覺。他想要
知道世上發生的事都是有道理的,自己有些力量,也不是像自己覺得那麼孤單。面對小孩的恐懼,
如果以為沒什麼好怕的就不以為意,對小孩是沒有幫助的。
有天兒子曼弟回家告訴我,其他男孩不願意跟他一起玩足球,我知道這件讓他覺得自己好
孤單,所以花時間跟他長談。稍後晚餐餐桌上的對話就以這件事為基礎,來討論有關人緣,以及
把自尊交由他人決定的議題。「絕對不要讓任何人決定你做為一個人的價值,」我告訴孩子,「對自己滿意不滿意,只有你自己有權決定,如果讓別人來左右你的好心情,等於他們也可以決定你的壞心情。如果他們邀你週末去家裡玩,你就很高興,他們沒這麼做,你就很傷心。為什麼他們能有這種對你的影響力? 你太想要被別人喜歡,想要受人歡迎,所以你期待他們的認可。當然我們都希望受人喜愛,不過我們要自問: 那代價是什麼?」分數、人緣、意見、流行、長相,如果我們任其發展,所有這些都可能成為恐懼之源。孩子
必須學習成為自己價值的仲裁者。讓別人來評斷我們,會讓我們生活在恐懼之中,生活在恐懼之
中會讓我們愈縮愈小。恐懼讓我們從世界退縮。
全站熱搜